|  在耐腐蚀真空泵(如 PTFE 衬里真空泵、氟塑料材质泵、合金材质泵等)发生介质泄漏后,应急处理需遵循 “先控风险、再查原因、后定方案” 的原则,既要避免泄漏介质(多为酸碱、有机溶剂等腐蚀性物质)引发人员伤害、设备腐蚀加剧,也要防止盲目操作导致故障扩大。以下是结合实际场景的应急处理经验,按 “紧急处置→风险隔离→泄漏排查→修复与恢复” 四步拆解: 一、紧急处置:10 分钟内优先控风险(核心是 “止泄漏、防扩散、保安全”) 泄漏初期(尤其是小范围滴漏、喷漏)是风险控制关键期,需第一时间切断 “泄漏源 - 人员 - 环境” 的接触,重点操作如下: 停机断源,避免介质持续输送 立即按下真空泵紧急停机按钮(优先切断电机电源,而非仅关闭进出口阀门 —— 部分泵体因内压残留,仅关阀可能导致泄漏加剧); 若泵与上下游管路相连,需关闭真空泵进口阀、出口阀(顺序:先关出口阀,再关进口阀,防止管路介质倒灌回泵体),同时关闭介质储罐至泵的进料总阀,彻底切断泄漏介质的补给。 注意:若泄漏介质为易挥发、有毒(如氯仿、强酸)或易燃易爆(如乙醇、丙酮)物质,停机后需立即开启局部排风 / 防爆风机,避免气体积聚。 人员防护:杜绝 “无保护接触” 泄漏介质多具腐蚀性,必须穿戴对应防护装备后再靠近: 酸碱类介质(如硫酸、氢氧化钠溶液):穿防化服 + 防酸碱靴,戴耐酸碱手套(丁腈 / 氟橡胶材质)+ 护目镜 / 面罩; 有机溶剂(如甲苯、乙酸乙酯):穿防静电服,戴防有机溶剂手套(丁基橡胶材质) ,若有挥发性毒性,需佩戴防毒面具(对应滤毒盒,如有机蒸汽滤毒盒) ; 禁止直接用手触摸泄漏液、擦拭泵体,若不慎接触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(酸碱接触需冲洗 15 分钟以上,再就医)。 泄漏控制:小泄漏先 “围堵”,大泄漏先 “导流” 小范围滴漏(如密封面渗液):用耐腐蚀托盘(PP/PTFE 材质) 或耐酸石棉布围在泄漏点下方,收集泄漏液,避免扩散至地面、设备基础(防止地面腐蚀、人员滑倒); 较大泄漏(如管路接口喷漏、泵体裂缝漏液):用耐腐蚀软管(PTFE 管) 连接泄漏点(若接口松动,可临时用耐腐蚀胶带缠绕密封后导流),将介质导入专用废液收集桶(桶需贴标签,避免与其他废液混存),禁止直接排放至下水道(需后续按危废处理)。 二、风险隔离:防止泄漏扩大或次生事故 停机控漏后,需进一步隔离风险,为后续排查修复创造安全环境: 区域隔离:设警示区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在泄漏点周围 1-3 米范围(根据泄漏量调整)设置警示带 + 警示牌,标注 “腐蚀性介质泄漏,禁止入内”,安排专人值守,避免无关人员误触泄漏液或碰撞设备; 若泄漏介质为易燃易爆品,需熄灭周边明火(如打火机、焊接作业),切断区域内非防爆电器电源(如照明灯、插座),防止静电或火花引发爆炸。 泵体泄压:避免内压导致泄漏加剧 部分真空泵(如容积式耐腐蚀泵)停机后泵体内可能残留介质压力,需缓慢泄压: 打开泵体顶部的排气阀 / 放空阀(需戴防护手套操作,防止介质喷溅),待压力表显示为 “0” 后关闭; 若泵体有排污口,可缓慢打开排污阀,将泵内残留介质排入收集桶(注意控制流速,避免残留介质冲击导致管道堵塞或二次泄漏)。 周边设备保护:覆盖易腐蚀部件 若泄漏介质可能溅到周边设备(如电机、仪表、其他非耐腐蚀泵),用防水防油布(或 PE 膜) 覆盖这些设备,重点保护电机接线盒、仪表显示屏(防止介质渗入导致电器短路、仪表损坏)。 三、修复与恢复:按泄漏原因针对性处理,避免二次故障 根据排查结果,选择对应修复方案,修复后需验证密封性,再恢复运行: 常见泄漏问题的修复方法 「机械密封 / 填料密封损坏」: 更换同型号、耐腐蚀材质的密封件(如机械密封选碳化硅 - 石墨动静环 + 氟橡胶 O 型圈,填料选 PTFE 填料);安装时需清洁密封面,避免杂质残留,机械密封压缩量需符合说明书要求(过紧易磨损,过松易泄漏)。 「法兰垫片 / 接口松动」: 更换耐腐蚀垫片(如酸碱介质用 PTFE 包覆垫片,高温介质用石墨垫片),螺栓按 “对角线分次拧紧” 原则(避免受力不均导致垫片错位),扭矩需符合管路材质要求(如塑料管路螺栓扭矩不宜过大,防止开裂)。 「泵体衬里开裂 / 本体腐蚀」: 若衬里(如 PTFE)小范围开裂,可采用耐腐蚀修补剂(如环氧树脂基耐酸修补剂)填充修复;若开裂范围大或本体腐蚀穿孔,需更换泵体(禁止用普通焊接修复耐腐蚀合金泵体,需专业厂家焊接)。 「轴套磨损导致的密封泄漏」: 更换同材质轴套(如不锈钢轴套、陶瓷轴套),确保轴套与密封件的配合间隙符合要求(间隙过大易导致介质窜入密封面)。 修复后验证:先试漏,再运行 静态试漏:关闭进出口阀,向泵体内注入清水(或与介质兼容的中性液体),保压 30 分钟,观察泄漏点是否有滴漏,压力表是否降压(无降压、无泄漏为合格); 动态试漏:启动真空泵,缓慢打开进出口阀,逐步升至工作压力,运行 1 小时,观察密封面、接口处是否有泄漏,若为腐蚀性介质,可先通入清水试运行,确认无泄漏后再切换至实际介质。 后续处理:泄漏废液与设备维护 泄漏废液需按 “危废管理要求” 收集,联系有资质的单位处理,禁止随意排放; 修复后对真空泵进行全面检查:清理泵体内残留介质,检查电机绝缘、轴承温度,更换润滑油(若介质渗入轴承箱),确保设备无其他隐患; 记录泄漏原因、处理过程(如更换的部件型号、试漏参数),后续定期检查易损件(如密封件、垫片),尤其是输送强腐蚀介质时,缩短维护周期(如每月检查 1 次机械密封)。 关键总结:应急处理的 “3 个禁忌” 与 “2 个核心” 3 个禁忌: 禁止无防护直接接触泄漏介质(尤其是酸碱、有毒物质); 禁止未停机 / 未泄压就拆修(防止介质喷溅、压力伤人); 禁止用非耐腐蚀材料临时修补(如普通橡胶垫、玻璃胶,易被介质腐蚀导致二次泄漏)。 2 个核心: 初期以 “控风险” 为第一目标,优先保障人员安全、防止介质扩散; 修复后必须 “试漏验证”,避免盲目恢复运行导致泄漏复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