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腐蚀真空泵(如氟塑料泵、不锈钢泵等)因接触介质的特殊性,长期存放时若保养不当,易出现部件腐蚀、密封老化、轴承卡滞等问题。需结合其材质特性和结构特点,从清洁、防护、环境控制等方面系统维护,具体如下:
一、存放前的彻底清洁与干燥 —— 核心防腐蚀基础
长期存放的首要任务是清除泵内残留介质,避免残留腐蚀性物质(如酸、碱、盐溶液)对泵体、叶轮、密封件等造成缓慢腐蚀。
彻底排空与冲洗
停机后先关闭进出口阀门,排空泵腔及管路内的残留介质,若介质黏稠或含颗粒,需拆开泵盖手动清理叶轮、泵腔内壁的附着物。
用中性清洗液(如清水、弱碱性洗涤剂) 冲洗泵腔、叶轮、密封腔及进出口管路,直至流出液无腐蚀性(可用 pH 试纸检测,确保 pH 6-8)。
若泵体为氟塑料(如 PTFE),避免用有机溶剂冲洗,以防材质溶胀;
若为不锈钢材质,需去除表面水渍,防止氯离子残留导致点蚀(尤其 304 不锈钢对氯离子敏感)。
干燥处理
冲洗后用压缩空气(经干燥过滤) 吹扫泵腔、密封件、轴承箱等部位,彻底去除水分;
对于难以吹扫的死角(如机械密封的静环与动环间隙),可放置少量干燥剂(如硅胶),静置 24 小时后取出;
若环境湿度高,可在泵腔内喷洒少量挥发性防锈剂(如薄层防锈油,需与泵体材质兼容,氟塑料泵慎用油性物质)。
二、关键部件的针对性防护 —— 避免老化与卡滞
密封系统保护
机械密封:检查动环、静环是否磨损,若完好,在密封面涂抹一层硅基润滑脂(耐化学性好,不与密封材质反应),防止干磨粘连;若有磨损,建议更换新密封件后再存放。
O 型圈 / 橡胶密封件:用清水擦拭干净后,涂抹食品级凡士林或专用橡胶保护剂,防止长期存放导致橡胶硬化、开裂(尤其氟橡胶、丁腈橡胶等,避免接触油脂类物质导致溶胀)。
叶轮与泵轴
叶轮若为金属材质(如 316 不锈钢),表面需均匀涂抹薄层防锈油;若为氟塑料,无需涂油,避免油污附着后难以清理。
转动泵轴数圈,确保轴与轴承配合顺畅,然后在轴伸端(若外露)涂抹防锈脂,并用塑料膜包裹。
轴承与润滑系统
若轴承为油脂润滑,需检查油脂量,确保填满轴承腔的 1/2-2/3,若油脂变质(发黑、结块),需更换新的耐温抗腐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。
若为油润滑,需排空旧油,注入新的防锈润滑油(粘度适中),并转动泵轴使润滑油均匀分布在轴承表面。
三、存放环境的严格控制 —— 减少外部因素影响
环境要求
温湿度:存放于干燥、通风的室内,相对湿度≤60%,温度控制在 5-35℃(避免极端低温导致润滑脂凝固,或高温加速密封件老化)。
防腐蚀:远离腐蚀性气体(如酸雾、氯气)、粉尘(尤其是含盐分的粉尘),若环境无法避免,需将泵体整体罩上密封防尘罩(如 PVC 材质罩,内衬防潮纸)。
防阳光直射:避免阳光长期照射,防止塑料部件(如氟塑料泵壳)老化脆化,或橡胶密封件因紫外线照射变硬。
放置方式
泵体水平放置,进出口法兰用盲板或塑料堵头密封,防止灰尘、水汽进入泵腔。
若泵带有电机,电机需与泵体一同防护,电机接线盒需密封,防止潮气进入绕组;电机轴伸端同样涂抹防锈脂并包裹。
四、长期存放期间的定期检查与维护 —— 动态防护
即使存放环境适宜,也需定期检查(建议每 1-3 个月一次),避免潜在问题恶化:
外观检查:查看泵体、法兰是否有锈蚀、裂纹,防尘罩是否完好,有无积水或异物进入。
转动检查:手动转动泵轴(每次转动 3-5 圈),感受是否有卡滞、异响,确保轴承和轴系灵活,避免长期静置导致部件粘连。
密封与润滑检查:检查密封件是否硬化、润滑脂是否干涸,若发现异常,重新涂抹润滑脂或更换密封件。
环境调整:若存放环境湿度升高(如梅雨季节),需增加干燥剂(如硅胶,变色后及时更换),或用除湿机控制湿度。
五、重新启用前的预处理 —— 确保安全运行
长期存放后启用前,需做如下处理,避免直接开机导致故障:
拆除防尘罩、盲板,清理泵体表面灰尘;
检查密封件、润滑脂状态,若老化需更换;
用清水冲洗泵腔(去除可能残留的防锈剂),再次干燥后,注入适量工作介质(或清水)试运转;
空载运转 5-10 分钟,检查有无异响、泄漏,确认泵轴转动顺畅后,再逐步加载运行。 |